每年夏季通常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,然而,值得注意的是,当秋季来临,孩子们入学后,手足口病往往会出现“反扑”现象,给幼儿园、学校以及育儿家庭带来健康挑战与压力。
Q 什么是手足口病? A 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,由肠道病毒引起。可能诱发这种疾病的病毒有20多种。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(Cox A16)和肠道病毒71型(EV 71)尤为常见。 Q 手足口病如何传播? A 手足口病常通过接触含有病毒的粪便、口腔或呼吸道分泌物,或皮肤水泡液而传染。 Q 得了手足口病,有什么表现? A 常表现为口腔内颊部、舌、软腭、硬腭、口唇内侧、手足心、肘、膝、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、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。 感染后的潜伏期一般2-10天,平均3-5天。 ● 急性起病:潜伏期3-5天,7-10天可自愈。 ● 发热:体温多在38℃以上,2-3天恢复正常,同时伴有头痛,咳嗽、流涕等症状。 ● 皮疹:发热1-2天后,口腔黏膜、唇内或咽峡部出现散在疱疹,疱疹破溃后会出现溃疡。口腔疱疹后1-2天,患儿的手心、足心及臀部上出现呈丘疹样皮疹,脚心最多,疱疹呈圆形、椭圆形或扁平形颗粒,不痛不痒。 Q 得了手足口病很危险吗? A 手足口病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,但确实存在极少数重症病例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,手少数患儿可能出现重症感染,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损害(如脑炎、脑膜炎)、心肺功能衰竭(如呼吸急促、心率增快、四肢末梢发凉、发绀等)以及循环衰竭等症状。这些并发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,可能会导致患儿的生命体征不稳定,进而引发一系列危及生命的状况。 Q 如何治疗手足口病? A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和特异性治疗手段。注意隔离,避免交叉感染。适当休息,清淡饮食,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。 如若发生并发症,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,并给予相应治疗。
Q
如何预防手足口病?
A
1. 勤洗手、勤通风
饭前便后、外出回家后都要用肥皂或含氯洗手液,用流动的水给孩子洗手。看护人接触孩子前、换尿布、处理粪便后也要洗手。
2. 注意孩子用品及环境卫生
孩子的尿布要及时清洗、消毒;奶瓶、奶嘴及餐具使用前充分清洗、消毒;经常通风,勤晒衣被。
3. 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多密集公共场所
不管疱疹性咽颊炎还是手足口,病症消失后还会持续有 1~2 周的后续传染期,高发季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多密集公共场所。
4. 及时接种手足口疫苗
疱疹性咽颊炎没有疫苗,手足口可以接种二类疫苗 EV71 疫苗,对肠道病毒 71 型(也是最危重症的一型)感染的保护率达 90% 以上,6 个月至5 岁的孩子可以选择接种。
Q 打了疫苗就不得手足口病了吗? A 并不是。手足口病由20多种病毒引起,所以即便打过疫苗,也还是有可能得手足口病。 但是,打疫苗可以减少因感此种病毒而引起重症的几率。而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一般属于自限性,只要护理得当都可以自愈。
所以,接种完疫苗依然会有因为其他病毒类型感染手足口病的风险,预防仍然是家长朋友们的重要任务!如出现孩子发烧、疱疹、手足疼痛等症状,建议及时就诊。
上一条:十一不停诊!徐州星晨妇儿医院国庆假期专家坐诊表(9.30—10.6)
下一条:【大咖开讲】口腔科专家朱启红:冷光美白、烤瓷牙美白和贴面美白怎么选? |
返回列表 |